|
懷集復員軍人梁玉生返鄉辦立體種養致富![]() 脫下軍裝加入打工者行列
蜜絲棗熟了,果園雞成群結隊在果樹下覓食……在懷集縣梁村鎮洊水村撐蓋嶺山腳下的一個果園里,年近花甲的復員軍人梁玉生佇立高處,享受著創業成功的喜悅,也在回味著創業的艱辛,以及在他困難之時戰友傾情相助的溫暖。
脫下軍裝加入打工者行列
梁玉生是懷集縣梁村鎮洊水村人。1977年初冬,他報名參軍,來到抗日英雄“狼牙山五壯士”曾經所在的部隊服役。
1979年初春,一場保衛南疆的戰斗打響,梁玉生隨部隊開赴前線,在槍林彈雨中與敵作戰,戰后榮立三等功,還入黨、當上了班長。
1982年冬天,已經超期服役的梁玉生脫下心愛的軍裝,帶著未圓的夢想回到家鄉,開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。
梁玉生與村里的小伙子一起,先后來到中山、廣州等地打工。為了能夠賺錢贍養父母,梁玉生來到佛山的一家制衣廠打工。“1000多人的制衣廠,就幾個男車工,廠長聽說我當過兵,打過仗,還榮立過戰功,他內心產生了敬佩,就把我調到了制衣廠的裁床,還介紹我承包了一條服裝裁床加工線,給了我一條生財之道。”梁玉生很珍惜這次承包服裝裁床加工線的機會,“為了開拓市場、增加訂單,我經常早出晚歸,每天忙得只吃兩餐飯,一直忙到深夜。”
1988年,梁玉生靠打工賺的第一桶金,返鄉拆除了搖搖欲墜的泥磚瓦房,改建了一幢兩層樓房。“這一年還娶了老婆,后來生下了一雙兒女。”梁玉生說。
返鄉創業種植水果首戰失敗
在外打工十幾年后,梁玉生和妻子商量決定返鄉創業,“外面的世界雖精彩,但人總要葉落歸根,現代農村也有廣闊的天地。”
于是2003年,梁玉生返鄉發現家鄉人多種植貢柑和馬水桔。“我認為種水果有前途,便承包村里撐蓋嶺下的40畝荒地,種植貢柑和馬水桔。”
洊水村撐蓋嶺下的40畝荒地雜草叢生、亂石成堆,梁玉生夫妻倆每天披星戴月,一連苦干了1個多月;年邁的父母心疼兒子、兒媳,也跟他們一起干,大家搬走了石頭、清除了雜草,將40畝荒地改造成果園,種下了貢柑、馬水桔。
幾年后,等到貢柑、馬水桔的掛果季節,梁玉生吃驚地發現,“當年種下的果樹死了一大半,那些活著的果樹也掛果很少,我們全家人辛辛苦苦幾年,不但沒有賺到錢,反而虧損了幾萬塊錢。”
為報救命之恩戰友送“及時雨”
“在農村發展種養業,光有滿腔熱情是不夠的,技術很重要!”梁玉生不甘心失敗,決定從頭開始學習種植水果的技術,“但是補種果園損失的一大半果苗需要兩萬多元,那時借貸無門,資金真讓人犯愁啊!”
就在梁玉生為難以籌集資金而煩惱時,他的一位戰友如及時雨般送來了3萬元。
梁玉生知道這位戰友因在戰場受傷致殘,“復員后,他的生活一直不富裕,這3萬元是他們夫妻倆的養老錢,我無論如何不能收,推辭了好幾次。但沒想到,這位戰友生氣地對我喊道,‘在戰場,如果不是你救我,我早就沒命了,哪里還有這3萬塊錢。你現在種水果遇到資金困難,我應該義不容辭地幫幫你,你不能不讓我報恩啊!’”梁玉生被戰友的肺腑之言深深打動,“當時我和他都流淚了,兩人都不由地想起戰場上舍生忘死的一幕。”
梁玉生的戰友對記者回憶,“有一次,我在戰斗中頭部受傷,血流不止,梁玉生背著我直奔后方的戰場救護所,但被敵人發現了,不斷射來子彈、打來炮彈。我擔心梁玉生背著我目標太大,搭上他的性命,于是叫他不要管我,把我放下來趕快追趕部隊。但梁玉生對我吼道,‘我們是戰友,是生死兄弟,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!’”
梁玉生也不知道當年自己怎么有那么大勁,“我一口氣背著受傷的戰友跑了好幾公里,把他交給了野戰救護所的醫生。”
梁玉生沒想到當年自認為在戰場上所做的一件分內事,讓戰友知恩圖報地記了大半輩子,“他復員以后,每年都來探望我,我這次沒有資金種植水果,他又送來了僅有的3萬塊錢,讓我更加感覺戰友情的可貴。”
自學種養技術成“土專家”
2006年,梁玉生在果園里重新種上貢柑、馬水桔后,四處請教本鎮和懷集縣的種果能手,學習貢柑和馬水桔的種植技術。同時,他還買來許多種植果樹的書籍,“白天在果園里干活,晚上就自學種果技術。”
從2010年開始,梁玉生的果園開始有收成,“每年純收入10萬多元。”
2014年,梁玉生根據市場需求,以及部分果樹年久老化等因素,在果園里新種了蜜絲棗,并放養走地雞,搞立體種養模式。
梁玉生對記者細數了果園養土雞的好處,“在果園里養土雞既可降低養雞成本,又能提高果樹的產量。把雞放在果園中養,雞糞成為果樹的有機肥。果園里的青草、昆蟲和散落的果實等就成了雞的天然飼料。我每天中午和晚上,只需要撒少量的玉米、糠麩等雞飼料,那些走地雞就能吃飽了。更重要的是,由于走地雞味道好,很受雞販子及城鄉大排檔的歡迎,根本不愁銷路。”
自此,梁玉生每年在果園飼養幾批走地雞,“每批養殖600多只,每年僅養走地雞就可賺兩萬多元。”
2015年、2016年,梁玉生在果園種植的蜜絲棗每年結果兩萬多公斤。由于這種蜜絲棗脆甜多汁,風味獨特,深受人們喜愛,“蜜絲棗在果園里就能賣完,每年可賺5萬多元。”
經過13年的艱苦打拼后,梁玉生終于將當年承包的40畝果園變成搖錢樹。但他不忘初心,一直想為村里的貧困戶鄉親做點什么,“我是復員軍人,又是共產黨員,我不能光顧著自己發家致富,幫助貧困的鄉親脫貧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”
梁玉生計劃明年春天,幫助貧困戶種植幾畝蜜絲棗,“每戶再在果樹下飼養100多只走地雞。我免費提供蜜絲棗樹苗和雞苗,負責技術保障和銷路,增加他們的收入,讓他們早日脫貧。” 打賞 |